Mete News | Quick Commerce

從小時達看即時零售:為什麼它做得到,而電商做不到?

即時配送的本質不只是速度,而是整體供應鏈場域佈局的再設計。

這在近年如全聯「小時達」與家樂福「家速配」的實際運營中,得到更具體的印證。他們不是傳統電商,卻能提供幾乎媲美美食外送的配送速度。這類零售模式有時也被稱為「快商務(Quick Commerce)」,強調下單後 30–60 分鐘內送達,他們靠的不是倉庫,也不是黑科技,而是門市、品項與派送資源的 「在地整合力」。這正是「即時零售」之所以成立的前提。

什麼是即時零售?它不是你以為的電商

當你聽到「即時零售」這個詞,也許會以為它只是「電商變快了」——像是傳統電商的物流從原本的次日達進化到今日達,甚至一小時內到貨。但實際上,它的邏輯並不是把電商物流加快,而是從根本改變了零售與物流的結合方式。

即時零售的定義:線上下單、本地履約、數小時甚至1小時內送達

傳統電商大多仰賴集中倉儲+幹線配送+宅配車隊的模式,優勢是規模與效率,劣勢則是難以即時響應多樣化、小單量、區域性強的需求。要從大型倉庫出貨並完成配送,無論再怎麼快,也很難真正實現「分鐘級」、 「小時級」的交付。

而即時零售,則是把消費者的訂單從平台直接導向最近的門市出貨點,商品不是從倉庫出貨,而是從你家附近的門市直接配送。也因此,它的本質其實更接近「本地零售數位化」,而不是倉庫制的電商。

  • 即時零售不是倉庫出貨加快,而是「門市即倉庫、外送即物流」的模式。

全聯與家速配為什麼能做到「像外送一樣快」

全聯小時達、家樂福家速配雖然形式上是「電商」,但營運邏輯其實更像「本地零售+即時物流」,他們的成功來自門市即倉、即拋單、即配送的一整套體系 —— 這正是傳統電商無法處理即時需求的盲點。

成功要素 說明
門市密集佈局
門市佈局幾乎遍及每個生活圈,出貨點離消費者家近,就近拋單、降低距離與時效風險
現貨出貨(非倉儲)
商品由門市現貨即時出貨,不經倉儲,不需等待揀貨與長距配送
品類涵蓋完整
從生鮮、熟食到民生用品,消費頻率高,促進使用習慣
商品適合機車配送
商品以食品、日用品為主,體積小、重量輕,能大量使用機車快速配送
車隊平台配送
與 Uber Eats、foodpanda 等平台合作,彈性調度外送資源
系統即時整合
POS 與派單系統無縫對接,拋單無需人工干預

即時零售的意義,不只是「快」

當我們談「即時零售」時,不只是看到一家超市變快了,而是整個零售、物流與本地生活的重組現象。門市不再只是門市,而是「微型前置倉」;物流不只是最後一哩,而是第一哩的延伸。當平台能即時媒合車隊、當消費場景從日用品擴及生鮮熟食甚至處方藥——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物流速度的提升,而是零售與生活邊界的重新編排。

如果你是連鎖品牌、餐飲、生活消費類業者,這提醒我們一件事:

距離消費者越近、商品越即時、系統越靈活,就越有機會掌握真正的需求時機點。

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建自己的小時達,但理解即時零售背後的結構,才有可能做出最適合自己業態的配送決策。

不是每個品牌都有全聯的門市密度,那怎麼做即時零售?

全聯、家樂福能做到小時級配送,很大一部分仰賴它們「先天條件好」:門市夠密集、品項夠完整、系統夠整合。但大多數品牌和店家沒有這樣的規模條件,是否就代表不能參與即時零售的市場呢?

其實不然。即時零售的本質是本地需求+快速反應+靈活配送,而這一塊,透過像「米特智慧物流」這樣的服務平台,也能讓更多品牌、餐飲店、零售商用更彈性的方式參與其中。

  • 無需自建車隊,有需求時才下單叫車

  • 整合多平台派單,單一後台就能叫多家車隊

  • 小額儲值,低門檻開始

  • 可用 App 下單,現場人員也能快速操作

  • 按實際需求付運費,不綁約、無高抽成

  • 一天即可開通使用

搭配米特的跨平台外送,不只限美食外送,也適用於門市快購、社群接單、LINE私訊訂單等情境中。所以即使你不是全聯,你可以用小而靈活的方式,成為即時零售供應鏈中的一環。

想提供外送、但不想處理車隊、派車、抽成麻煩?
米特幫你整合三大物流網絡,讓你接單自由、出車簡單。

📦【了解跨平台整合外送服務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