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每一種餐飲店都一定要做外送,有些業態做了反而破壞品牌定位、損耗利潤、或讓營運更複雜。
以下是幾種比較不適合做外送的店型,通常具備某些特性:
1. 主打體驗/氛圍的餐廳
例如:高級餐廳、景觀餐廳、無菜單料理、居酒屋、Fine Dining
這些店的價值不只在食物,而在於:
- 現場服務氛圍(氣氛、燈光、擺盤、互動)
- 餐點不適合打包(例如熱盤料理、造型盛、生蠔)
- 有「現場吃才值得」的品牌主張
-
外送反而會稀釋品牌調性,做了不划算

2. 精緻擺盤型甜點店/下午茶沙龍
例如提拉米蘇、千層蛋糕、水果塔這類型的店:
- 外送容易毀容
- 高價位搭配儀式感,強烈依賴現場體驗
- 來店用餐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
-
可以轉向「自取預訂」、「彌月/伴手禮寄送」取代即時外送

3. 現做即吃型的單人料理吧
例如壽司吧、鐵板燒、現煮鍋物
- 食材時間差超關鍵
- 客人坐在吧台跟師傅互動是價值所在
- 包裝帶走=口感崩壞
-
強調「當下現做現吃」的店,外送會傷口碑

4. 地點特殊型餐廳(如觀光景點、打卡景點)
例如:山上景觀咖啡廳、海景餐廳、老宅咖啡館
- 本身賣的就是空間+拍照
- 外送傳遞不了體驗價值
-
就算有人想外帶,也多半是當地人才會偶爾點,不適合規模化

5. 高單價、少量製作型工作室/餐廳
例如:限量牛排套餐、私廚料理、小型職人料理
- 做餐需時、數量少、人手不足
- 不適合接應變快、量大的外送單
-
外送成本高、利潤反而被吃掉,不如做滿內用更有效益

6. 排隊小吃名店
營業時間一到就人龍不斷,老闆一邊備料、一邊出餐,還要顧現場秩序,早已是全力運轉狀態。
- 人力早已飽和,無法處理額外通路
- 現場客人優先,外送體驗難掌握
- 講求口感時效,離開現場太久就掉分
-
想導入外送,建議先解決現場出餐與人力問題,不然很容易「兩邊都服務不好」

💡 Bonus Insight|真的不能外送,還是還沒調整商品?
有些店表面上看起來不適合做外送,但問題不一定是「店本身不行」,而是「現有菜單還沒準備好」。
像這樣的轉型案例越來越常見:
- 擺盤型甜點店推出冷藏盒裝版,反而打入禮盒市場
- 薑母鴨店設計2~3人份鍋底+配料組合、消費者在家圍爐的版本
- 原本高價套餐店推出「單人精緻便當組」配合外送平台
-
不是不能外送,而是得設計一個「能被送走」的版本
商品與包裝設計若能因應改變,外送就可能成為品牌的新通路,而非風險。
總結:是否該做外送,取決於這三個問題:
- 你的價值是否來自「現場體驗」?(而不是餐點本身)
- 你的餐點是否適合長時間運送?(不爛、不塌、不走味)
- 你的營運是否能負擔多一個通路?(人力、流程、品質都能Hold)
-
「外送不是每家都該做,但如果你的餐點好吃、好保存、好出餐,還想拚業績,那外送就是你的下一個機會點。」
👉 延伸閱讀:外送你不做,市場照樣轉,只是轉給別人
╰┈➤ 想開始用外送,但不想綁平台、不想被抽成?
我們的跨平台外送服務能為您打造一套輕鬆自由的外送模式:
-
不綁約、不綁平台
-
小額儲值制,低門檻開始
-
一天即可開通使用
-
僅需支付運費,無額外平台費用
米特智慧物流的跨平台外送解決方案
📦 你出單,我們幫你配車配送,支援多家物流車隊,彈性又穩定。讓你把時間花在餐點與菜單上,外送交給我們處理。
現在就試試吧!